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氢能源行业研究(一)
来源: | 作者:君研投研团队 | 发布时间: 2021-12-28 | 9028 次浏览 | 分享到:

2)蓝氢:使用化石燃料制取氢气,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封存,但无法减除碳排放。

3)绿氢: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或光解制取的氢气,生产过程做到零碳排放。

   国内具有氢的制备和纯化技术储备的本土空分设备及工业气体公司,有望受益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

    宝丰能源——制氢龙头宝丰能源主要业务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具体包括:煤制烯烃、焦化、精细化工。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整体工程计划于2021年底建成。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2月投入试运行。

  华昌化工---华昌化工在氢能源领域进行了探索及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氢气充装站及加氢站建设。氢气充装站项目生产规模(产能)为:加工氢气能力3*1607公斤/ 天,年均净利润817.39万元,目前项目已通过消防验收;在上述充装站基础上,建设一座加氢站,目前正在建设中。

  ②电堆及氢燃料电池领域拓展。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65kW发动机的市场运用(5辆示范应用公交大巴运行良好)、3*3kW多工位测试平台实现了销售、完成了国家重点专项百千瓦级测试台的建造等任务;在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测试系统和测试服务等领域初步形成布局。

表2:制氢行业龙头标的(引自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随着中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氢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氢气产量持续增长。根据相关数据,2017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1915万吨,2019年已经超2050万吨。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中性情况下将达到近6000万吨,主要增量来自于交通运输的燃料电池车。到2030年中国的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年,产能缺口约1000万吨/年;到2050年中国的氢气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年,其中交通运输方面的氢气需求量将达到2458万吨/年,产能缺口约2500万吨/年。2019年国内制氢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7175亿元,到了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800亿元,达到约8802亿元的水平。

目前中国制氢原料中,煤炭使用最为广泛,占比达到64%,其次是工业副产占比达21%,天然气占比达14%,电解水使用最少,占比仅为1%。



2、中游


中游产业链即为储氢和运氢。主要储运技术包括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固态储运以及有机液态储运等,涵盖储氢装置、氢气运输等。氢是所有元素中最轻的,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仅为 0.0899 kg/m3,是水的万分之一,因此其高密度储存一直较难,储氢问题有待突破。高压气态储氢已得到广泛应用,低温液态储氢在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这四种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当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具有成本较低、充放氢速度快等特点,是发展最成熟的储氢技术,也是汽车市场使用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储氢技术。目前国内主要采用35MPa的储氢瓶,相较于国际主流的70MPa高压储氢瓶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伴随着国内储氢瓶技术的发展,国产70MPa的IV型储氢瓶有望迎来突破进展。中国目前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高压气态长管拖车为主,但是未来有望同时发展气、液、固三种储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