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观点解析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18-07-18 | 5587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将深化改革的主体按企业性质分类:

首先是央企,央企的问题在于无法扭转超高的资产负债率,就现阶段而言,债转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行政考量大于商业考量的情况下,央企即使站不起来,也倒不下去,结果依然是全民买单。

其次是地方国企,前文提到,对于外商的投资限制正减弱,在中央控制核心命脉产业的情况下,地方国企的出路是混改,自2015年国务院54号文件发布后,地方国企混改如火如荼,试点混改也确实出现了一定成效,可以在全国推行。

16:陕西省省属国企混改效果明显

最后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2008年以来一直鲜有机会,此次贸易战更是雪上加霜,民企的出路依然需要政府的宏观干预和探索,当然对于高新技术、科技类等硬实力的民营企业我们依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17:大盘来到15牛市后底部


5. 总结与展望

中美贸易摩擦是长期存在的周期性事件,中美贸易战的摩擦期过长对我国不利,在贸易战中我国的反制手段少且效果不足,但我国并不是毫无可为的。

总的来讲,对我国而言的“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去,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下,我国应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就业,尽最大可能完成产业转型,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期来看,我国应深挖国内消费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国家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依赖;长期来看,我国应提高研发投入,大力鼓励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才有可能实现在科技领域的赶超和强国梦。

中央层面可以顺势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包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开国内行业管制,降低制造业和部门服务业关税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等。下决心实施国企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规模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改善营商环境,发展基础科技的大国重器。同时,审慎、渐进式地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和外部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维持币值相对稳定,避免一味的寻求经济增长而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激进的金融市场化改革,防范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奋发图强,厚积薄发,伴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贸易战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减小,我国必将成功渡过难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强国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所有图表和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各大券商研报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