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表8:预计2050年中国氢能需求约6000万吨
氢能供给端目前主要以化石能源副产氢气为主,其主要优势是成本低,较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低约50%。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制氢成为氢能应用推广导入期不可或缺的条件。待商业模式稳定以及新能源发电成本逐步下降之后,考虑化石能源 CCUS 的成本,预计2030年前后,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或开始与化石能源制氢相匹敌,“绿氢”成本有望实现平价,大规模普及,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新能源发电的成本,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以及电解槽设备效率的提升。
碳中和背景下,“绿氢”将成为未来制氢发展趋势。氢能产业链上游供给充分,中游制造实力期待突破。中国制氢工业以引进技术为主,技术相对成熟,目前主流为化石能源重整制氢,未来向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发展;储氢领域目前主流是高压气态储氢,中国目前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70MPa氢瓶已经有小规模应用,未来液态、固态储氢有望多路线发展;运氢角度目前以长管拖车为主,主要是规模尚小,长期看规模化后管网发展可能是必然趋势。加氢领域目前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远高于传统加油站,短期以政府补贴带动基础设施配套,未来规模化后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发电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应用主流,中国产品在体积功率密度、耐久性能、低温性能等方面与国际一流仍有差距,部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仍低,制造实力提升与成本下降期待突破。
.png)
表9:中国氢气供给结构预测(引自申万宏源研究)
氢能源来源广泛,低碳环保,符合中国碳减排大战略,同时有利于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有望进入中国主流能源体系。2050年左右率先产业化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有望产生上万亿的市场空间,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氢能相关产业成长空间广阔。光伏、石化等跨界龙头企业纷纷布局。隆基股份、阳光电源、中国石化、等跨界龙头企业已开始纷纷布局光伏制氢赛道,从技术研发、工程建设、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展开探索。宝丰能源、美锦能源、华昌化工等传统制氢龙头,已具备稳定的氢气输出。
产业链上下游中,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各细分领域龙头最优先受益,可关注雪人股份、贵研铂业、富瑞特装、东岳集团;其次上下游配套为传统公司带来新业务扩张弹性,关注厚普股份、深冷股份、北方稀土、瀚蓝环境,最后,长期来看,电堆及系统也将走出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公司,推荐关注电堆及系统生产商潍柴动力、东方电气、大洋电机、腾龙股份、美锦能源、雄韬股份。
在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能源结构转型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由之路。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产业链的主要企业市场关注度有望逐步提升。可重点关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投资机会,标的主要包括:进军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