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760亿蓝海,第三方消毒供应市场蓄势待发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20-08-26 | 5926 次浏览 | 分享到:

涉及管理规范、技术操作规范、效果监测标准三部分,增加了信息化建设标准,第一次写入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并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可以采用消毒供应外包服务。

3)大力支持期2017年 - 至今

进入2017年,有关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消毒中心的政策性文件开始密集发布,政策激励下的整个第三方消毒供应市场终于迎来了大利好时期。

2017年3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7〕238号),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建立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等区域中心,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确认:推进医联体建设,共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2017年05月23日发布的最新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安宁疗护等专业机构,面向区域提供相关服务。

2017年8月,《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国卫法制发〔2017〕43号),新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这标志着消毒服务企业从此有了医疗机构的身份。

2018年5月,《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发布,对科室设置、人员配置、基础设施、功能区规划、设备配置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并且规定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标志着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将更加规范化。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颁布,医疗安全成为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此项考核指标,与医疗器械的消毒直接挂钩,无菌干净的安全要求为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国家对第三方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市场的愈发重视,医疗机构面临自建消毒供应中心监管趋严、院感管理愈发繁重的现状,同时考虑到医疗用地资源紧张、专业人才缺乏、建设和运营成本高、设备陈旧以及工作效率低等整体运营方面的难题,从医院内部剥离消毒供应中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未建消毒供应中心的中小型医院和社康医院,以及已有消毒供应中心面临新、改、扩建需求的大型三甲医院来说更是如此。可见,消毒供应室的建造和维持都是一个极大的成本中心,既不能单独产生业务收入,却又必须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建设,并由护理及感控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所以,为了减少成本支出,一些医院开始将消毒供应外包给市场化的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