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行业是新能源的新兴细分,在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氢能规划》、《碳中和规划》等政策文件中氢能源的定位得到战略性提升。发展程度上看,预计氢能源相关产业将得到类似锂电池汽车的全方位扶持;发展速率上,预计氢能源最终成熟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目前氢能源行业在2022冬奥会前后得到第一次广泛炒作,未来预计氢能源投资将更看重订单增长和产业布局,全行业爆发性机会仍然存在,我司现就氢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进行研究,形成行业分析报告,以备充分布局。
发动机-电堆反应核心是整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电堆包括膜电极、双极板以及集流板、端板、密封圈等构成,两大关键材料为膜电极和双极板,膜电极又由质子交换膜、铂族金属催化剂、气体扩散层三部分构成。

图22:膜电极和双极板是电化学反应场所
膜电极由质子交换膜、铂族金属催化剂、气体扩散层构成,双极板是外侧黑色石墨部分,这四大零部件实质是氢原子的化学反应场所,其材料的耐久性等性能决定了电堆的使用寿命和工况适应性,也是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投资重点。

图23:丰田Mirai电堆核心由370片单片燃料电池构成
根据上一部分对燃料电池系统的拆解,基本可以将燃料电池系统分为三部分,其中一级二级构成中的“发动机-电堆核心”是核心部分,一级二级构成中各零部件成本占比较为固定,其中一级储氢瓶、二级空气压缩机是占比较大的部分。

三级构成的四大零部件中,除过双极板原材料为石墨成本较为固定,其余质子交换膜、铂族金属催化剂、气体扩散层成本较为浮动。
1、电堆核心-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最大的功能是传递质子,同时隔离燃料与氧化剂,属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质子交换膜在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气等领域中所交换的阳离子为质子(氢离子H+),在氯碱工业中,所交换的阳离子为钠离子(Na+),又被称为离子膜。
目前产业化应用的均为全氟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使用的是全氟磺酸树脂,离子膜使用全氟磺酸树脂、全氟羧酸树脂的复合膜。全氟磺酸树脂具有强酸性,全氟羧酸树脂具有弱酸性,更能够适应氯碱工业中的碱性环境

图24:最常见的是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化工流程
长期以来全氟质子交换膜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公司包括美国杜邦、陶氏、戈尔公司,日本旭硝子、旭化,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杜邦公司为最早开发利用全氟质子交换膜的公司,2003年以前,杜邦是能够唯一量产质子交换膜的企业,处于质子交换膜行业的顶尖位置。

图25:质子交换膜情况
全氟离子膜是我国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打通全氟磺酸树脂的生产工艺,通过成膜实验和燃料电池发电实验,综合性能相较于杜邦Nafion膜仍有欠缺;2005年,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得到国家863计划支持,成功研制出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历经十余的攻关,东岳集团将树脂制备、涂布工艺探索、试验线建设、复合膜商业化制备等,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突破,实现了质子交换膜及管件材料产业链布局。当前国内主要的膜材料公司有山东东岳化工集团00189.HK、江苏科润、汉丞新材料、泛亚微透688386、东材科技601208、纳尔股份0028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