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开发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上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其上下游企业想要进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就必须与核心企业长期保持一致,金融机构得到了长期稳定且规模较大的客户群,客户黏性也十分强。
低资金成本意味着竞争优势,企业财务成本的大幅减少将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流转,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得到了有效融资,而核心企业来讲也提升了其经营的稳定性,整个行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_l2ml.jpg)
出于风险考虑,并不是所有供应链都适合做金融,一般来说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核心企业,这个企业实力越强越好,核心企业的信用代表金融业务风险的高低;二是核心企业上下游分散,市场价格竞争充分;三是供应链上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根据这三个特征,理论上供应链金融比较成熟的行业主要是重工业的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水泥、机械等,以及货款流动比较直接的家电、食品、汽车等。
我国供应链起步早发展晚,供应链金融模式最早在1998年就已经在我国一些领域有所探索,但真正发展是在2016年,随着三年来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实际国情影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涉及的行业领域变得较为宽泛,目前大宗商品、物流是涉及最多的领域,其次是消费品、生产设备、农业领域,绿色环保和餐饮也有一定比例。
_db85.png)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有着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最上游的制药企业和原材料商利润微薄,另一方面是最下游的患者觉得药品过于昂贵,于是医院和医生成了发泄点,医患矛盾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产品出厂价与实际售卖价不匹配,根本上是医药产品流通环节的多重代理和药品定价环节的脱离实际导致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后,国家卫计委在医药行业也提出并执行了两项重大改革,即2017年的两票制改革和2018年的带量采购改革。
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在公立医药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时意见”》一文,全面推行两票制改革。两票制是指药品只能从医药企业卖到医药配送商开一次发票,医药配送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这一政策直接取消了医药多级销售代理,医药药品供应链中只允许医药工业和医药配送商之间开一次发票和医药配送商与医院之间开一次发票,意味着批发商或者医药商业公司要独自承受巨额的应收账款,两票制的实行大大缩减了医药流通环节,降低了药价,但同时也将账款压力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