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周一见!~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医药行业与供应链金融…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19-02-25 | 54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带量采购改革


过去的药品招标,我国公立医院执行的是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定价零差率”。“零差率”政策要求基本药品的药品进价和药品售价保持一致,药品销售不得加价产生额外利润,而零利润的亏损由财政给予统一补贴。这就造成省级统一招标只招标价格,对药品卖出多少没有限制,导致药企开展“高定价,大回扣”地下竞争。

举一个简单例子:成本2元的感冒药投标报价15元,中标后药企自身也知道价格虚高,于是跟代理商和医院医师在进行销售谈判时均采取地下折价销售,也就是常说的“给好处,吃回扣”。最终结果是:患者花了15元买药;药企花2元生产药品,投标售价15元,对中间商折价销售3元,药企拿到利润1元;剩下的12元利润被中间商和医院医生瓜分,而这1+12元利润总和本质上又来自于国家补贴。零利差本意上想让患者低价吃药,国家补贴基本药品利润,而实际过程中造成了国家补贴被瓜分,社会资源极大浪费,无数蛀虫趴在患者身上吸血。

2019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以上海为代表的11个试点地区将开展新的药品招投竞标模式,《通知》要求化学药品须经联采办会议通过以及咨询专家审议,药企投标同时确定采购品种(指定规格)及约定采购量。带量采购不同以往,药企投标在给出价格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在这个价格上的药品销售量,完不成任务则在下一年度的药品投标中丧失主动权。出于长期考虑,药企再也不敢报出高出成本几倍几十倍的价格了。


医药行业革命

两票制改革消灭了绝大大多数中间代理商,杜绝药品层层盘剥;带量采购改革全面降低药企和配送商利润空间,杜绝国家养白眼狼。两项改革利国利民,对改善医药环境,缓解医患矛盾有重大影响,但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也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

两票制改革给产业链的上下游带来了挑战,医药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大都为种植、化工、电子元器件、金属元器件等行业,且上游供应商多数情况下为中小型企业,在与医药生产企业的交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多以赊销方式销售并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账期一般为60~120天。由于两票制后医药代理减少,制药企业资金压力陡增,而制药企业又将这种资金压力转移到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这让行业上游的供应商一筹莫展。以供应链金融的角度看待问题,意味着医药行业企业间的债权规模将呈现巨额增长。

带量采购改革后,药企在参与竞标的时候不仅给出价格还要承诺药品的销量,且保证在下一个投标日期前完成任务,医药企业间的竞争逐渐从价格战变成市场份额战,如何取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成了医药行业的首要问题。根据其他行业的经验,整个医药企业将逐渐形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行业兼并大潮,并最终留下几个实力较强的大型医药企业。以供应链金融角度看待问题,意味着混乱的供应链条上将产生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的强大与否直接意味着该行业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风险水平高低,也就是说医药行业的风险预期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