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明确的趋势下,我国需要改造大量的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以分担三级医院的诊疗压力,但由于公共医疗事业需要较大的财政助力和较长的时间周期,除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外,地方医疗乃至大部分省会医疗事业进展较为缓慢,医疗资源不足和就诊需求持续扩大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存在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建设运营行业的客观空间。
(2)医疗人员压力大,待遇水平较低
医疗人员方面,目前我国医院总体病床使用率已经超过84%,其中承担最主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更是高达97.5%,中国医生人均每天负担诊疗人次7.3次,基本属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医生工作强度大,且医患矛盾突出,但在大部分医院属于国营背景下,医生收入水平难有较大幅度提高,反映出劳动投入与薪酬回报比例不一致。因此,存在社会资本即民营资本办医院,解决部分高技能医疗人才的能力与薪酬相匹配的客观条件。
2、社会资本开办医院政府鼓励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设置增加社会办医规划,在2013年每千常住人口0.52张床位数的基础上,2020年要增加到1.5,而对公立医院尤其是省属及以上三级医院则是限制其发展规模。因此,政策上国家对民营医院的开办医院、增设床位是予以支持的。
3、西安地区发展所有保证,人口基数增长较快
由于国际医学主要资产位于西安,且短期规划均为省内扩展,因此基本盘为西安的城市发展与人口基数。2018年1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经国务院获批,西安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使得西安是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之后,获批建设的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设立为西安地区长久发展提供了稳定剂。
同时自2017年,西安市不断深入实施户籍、人才、创新创业“三大新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进人才。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户籍人口986.87万,较上年增长8.96%;2019年户籍人口成功破千万,常驻人口进一步增加。因此国际医学所处区域的人口基数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4、国际医学在高新区长安区竞争力较强
西安市属于医疗大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具体地理位置而言,西安市各个区均有自身的的主力服务医院,具体如下表:

由于目前西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位于高新区,且近两年来新增人口就业集中于城南的雁塔区、高新区、长安区,同时城南-高新区块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城区,再结合上述医院的地理位置,可以认为国际医学两所医院基本占据着高新区当前和未来的人口诊疗需求,因此国际医学目前处于运营初期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和在建中的高新医院二期均有不错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