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新政的不断出台,不仅有效改善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条件,推进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畅通化,更进一步加速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发展。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社会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文化产业,出现了一股文化产业的投资热,直接导致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市场领域不断拓展,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迫形势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出现逆势增长,成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强劲增长点。这从不断涌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便可见一斑。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换档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不仅作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持续发展效率的重要引擎。在2018年,我国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总计38074亿元,同比增长4.0%;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6728亿元,增长4.5%;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三、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虽然文化产业在持续不断的政策扶持过程中日益壮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与社会资本的全方位对接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联动。2010 年,人民银行、原文化部、原银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鼓励金融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的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等任务和措施,为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全面融合提供政策支持。2014年3月,原文化部、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建立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文化企业信贷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进一步鼓励和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2018年8月,《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在北京正式发布,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次针对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的专题研究成果,总结了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展现了近几年来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绩,科学研判了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根据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5462亿元,年均增长14.2%,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占同期GDP的比重从3.48%上升到4.29%,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自2013年以来,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21家主要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平均增长率为16.67%,而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率为13.69%,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2.98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21家主要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7260.12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