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英雄驱虎豹,越过关山是坦途--贸易战下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25-04-23
|
144 次浏览
|
分享到:
针对贸易战,中国凭借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迅速完成了产业链区域化布局,成功化解了美方的关税冲击带来的影响,中国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为了规避关税,加速了中国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及南亚等地转移,且中国出口由美国市场向与美国市场需求更为接近的欧盟市场转移。截至2023年,消费品占比由2016年的29%减少为23%,但同期中间品上升了6%,基本同步。
(2)中国企业为了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选择出海,在美国贸易壁垒的加码下,2017年之后中国对美欧投资占比减少,而对东盟、拉美的投资增加。
(3)期间人民币贬值对冲了关税加征的影响。由2018年6月初的6.40升至最高7.17。同时期中国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自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中国出台了6项有关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的政策。
5、对出口的影响
2017-2019年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数据:由占美国份额的21.3降至19.8%。上述的四批清单在加征关税前后一年来看:
清单1(340亿美元)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直流发电机、金属加工工具、锅炉、电视设备调谐器、电动汽车等,同时通用AC/DC电动机、助听器以及工业炉等不降反升。
清单2(160亿美元)中,非蜂窝状的非粘性板、加工纺织品的压延机及零件、聚乙烯塑性产品、绝缘电导体、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池电阻、汽车等运输工具零配件、摩托车和自行车等下滑幅度较大。而机械交换器、醋酸纤维素脂、非蜂窝状塑料的不粘板不降反升。
清单3(2000亿美元)中,降幅较为明显的产品集中分布于以纺织原料及农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如水果混合物,漂白梭织织物及不锈钢长网线等产品市场份额出现较大上升。
2017-2019年贸易战期间,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使得期间出口数据不减反增。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数据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019年中国出口2.6万亿美元,美国进口2.5万亿美元。
6、对行业的影响
在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新能源整车出口交货值快速下滑。但2018年10月17日,特拉斯宣布10亿元在上海临港拿下86.5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正式启动了在中国造车计划。主要是由于中国为第一大新能源汽车需求国,两国之间关税的提高迫使美国国内产业也不得不到我国来设厂来进行规避,产业链向中国转移。
中国航空航天及其零件出口增速整体波动较大,在加征关税之后,中国对美国及美国以外地区航空航天出口增速均呈负增长趋势,折射整体行业萎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关税生效后中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与此同时,在美国市场之外,中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业出口增速同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