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独有英雄驱虎豹,越过关山是坦途--贸易战下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25-04-23 | 149 次浏览 | 分享到:

2

第二轮贸易战(2025-)

1

事件梳理

2025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呈现全面升级态势,截至4月10日,美国对中国对等关税提高到145%。


2

中国采取的措施

中国明确指出,在制定今年的宏观政策措施时,已广泛纳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考量,预估了最严峻的形势。经过8年贸易战经验,本轮贸易战中国由被动防御到主动破局。

(1)相比于2018年差别化的关税策略,本次中国迅速反击,无差别对美加税,展现了强硬的姿态。自4月12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这一举措是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有力回击,彰显了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坚定捍卫自身权益的志气与底气。中国此次强硬表态,也是在警示:任何以“极限施压”换取经济利益的图谋,终将得不偿失。

(2)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已成为应对此次关税战的关键一步。4月8日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共同发表《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表示继续支持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并将就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保持讨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的恢复迹象。

4月14日-18日,最高领导人出访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加强与周边地区国家的合作,构建周边合作安全机制。东南亚是本轮贸易战的重灾区,他们很多国家缺乏反制能力,共同面临发展的任务,中国把周边都团结统一起来,在当今世界动荡的时候,中国趁机从过去的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东盟与中国的双边信任水平较高,与中国合作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和很好的预期。

经过十二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布局,中国已经联合了17个周边国家,并与25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套紧密的互联互通体系,为商品、人员以及产业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美国通过实施关税退出全球化,而中国依靠自身的产业链优势,积极拥抱全球化,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从参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

(3)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中国强调与欧盟扩大相互开放。2025年4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直接通话,双方在通话中摒弃成见,双方直面核心问题——电动汽车关税争端,并最终拍板决定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新机制取代原有的惩罚性关税。“中国电动车出口最低价格机制”应运而生。这一创新机制的核心在于设定一个出口价格的底线,任何销往欧洲市场的中国电动车都不得低于这一标准。中国与欧盟通话后,欧盟火速宣布对美国加征25%关税反制,精准打击汽车、化工等核心产业。中欧的反击,不仅是贸易对抗,更是重构国际秩序,中欧联合声明“维护世贸组织核心地位”,客观上打破了拜登政府构筑的美欧对华小院高墙体系,使得欧盟被迫与美国进行关税对抗。欧盟反制措施导致美国特斯拉、通用等企业供应链成本激增,而中欧班列、第三方市场合作加速推进,全球产业链“去美国化”趋势不可逆转‌。中欧携手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双方的贸易规模,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与欧盟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贸易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