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20-11-20 | 7023 次浏览 | 分享到:

PC 建筑装配式方法与现场浇筑建筑方式对比数据中可以清楚看到,PC建筑的工期和施工人数相比传统浇筑技术大幅度减少,节能和环保方面也节约和改善超过了30%以上,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确有着传统建筑生产方式难以匹敌的优势。而且随着智能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其他装配式技术的协同,未来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建筑制造方面环保、经济、节能等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图7:PC 建筑装配式方法与现场浇筑建筑方式对比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远大住工招股说明书

目前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一大批有实力和规模的科研、设计的企业已经布局PC构件工厂,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计产能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PC工厂已超过1000家。再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达420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重为13.4%。按照《“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对“2020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 15%以上”的要求测算,假定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不变,2020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至少达到47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假设每平米2500元测算,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0亿元。假定PC结构占比保持65%的水平,预计2020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将达到6000亿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加上数量较少的竞争企业,预示着装配式行业的高景气。

除了装配式建筑的一系列优点外,装配式混泥土结构建筑造价显著高于传统现浇技术,特别是按照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4类不同PC率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投资估算。对于混凝土构件装配式建筑而言,PC率(装配率)越高,总体费用也越高。显然,装配式建筑较高的成本来源于预制PC构件的制造成本。虽然与之相对应的人工费用随着PC率的提升而逐渐下降,但人工费的下降不足以弥补由材料费增长带来的造价提升。装配式建筑大幅降低了传统建筑工程中砌筑、抹灰等工程成本以及节约了大量建筑资源,但是综合考虑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吊装费用,最终导致装配式建筑的单价远高于传统的现场浇筑建筑。但是由于PC成本改善空间较大,通过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案和优化装配式设计环节可有效降低装配建造成本,未来对于企业,扩大规模化生产预制构件是降成本的关键所在。


2)装配式钢结构(PS):

图8:装配式钢结构图片


装配式钢结构作为正在兴起的装配式建筑,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区别在于其主要承重构件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组成,各部件之间通常在现场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根据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钢结构可以分为设备钢结构、建筑重钢结构、建筑轻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五大类,按行业大类分:设备钢结构属于重型装备制造业,后四者属于建筑行业。目前钢结构建筑80%以上部件均可在工厂加工,同时易拆除,部分产品和材料可循环利用,且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现场作业方式对应的下游,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其在各项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厂房、高层建筑、场馆、塔桅结构、桥梁、闸门、工业设备和各种大型管道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