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对交通运输工作亦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速,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在推动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
物流是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加快解决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促进物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水平,则是增强实体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下,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2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物流需求规模领先。全国货运量达到479亿吨,公路、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
今年3月初,2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意见》指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社会各界要继续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持续增强物流企业活力,努力提升行业效率效益水平,借力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不断畅通物流全链条的健康平稳运行。物流业发展的贡献,不仅为行业、企业本身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在于支撑和促进区域内各相关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税收和就业,并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政策部署,《意见》明确了促进物流行业提速发展的主要方向,分别在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促进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重共同发力,同时,创新用地支持政策、加强投融资支持方式创新等措施也将进一步促进物流业整体发展壮大。
依托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单位,探索市场化机制下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模式,畅通物流信息链,加强社会物流活动全程监测预警、实时跟踪查询,并依托行业协会实施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促进信息匹配、交易撮合、资源协同。